师纪:穴之深浅,如何定之?李双林
当前位置: 分类 每日文章 详情
李双林
2023-09-21
31浏览

作者:李双林

说完土地的事情之后,我们就继续往前走,这时见到有一颗大树,目师说:“这是一颗迎客松,还很少看到有这么大的。”

树木的形态特别好,很庄严,位于路口,形似迎接我们的到来。到了山上后,真的是一览众山小。此山比较高大,我拿出手机一看海拔,已经快1000米了,山上云雾缭绕,犹如仙境一般,于是感叹到:“若能在这里建一木屋,春秋居住,好不快哉。”

目师说:“你这个梦想不大,还是可以实现的,等以后年龄大一些了,可以隐居到此,余下时间就好好修行。”

又说:“人这一生说长不长,说短不短,20年用来学习,30年用来谋生,余下30年就当好好修行,要知人身难得,更要合理运用这具身体,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。”

我说:“不是说,修行要趁早吗,等老了再修会不会就迟了?”

目师说:“是要趁早,我们的一言一行,一日三餐,皆是修行,但在这个过程中,心总是不定的,一会要去谋生存,一会又为生活琐事,很难安安静静的停下来看看书,坐坐禅,但年龄大一些了,这些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,待儿孙大后,就当放下欲望,一心专修,方能有成。”

听目师这样说,想想生活中的确如此,再反思自己,已经很长一段时间,没有专注的去看一本书了,很多功课也都荒废了大半,实在惭愧。

可见,人间好修行,却多障碍魔,凡心若不死,圣心难有现。

目师又说:“人这一生可分四个阶段,分别为‘少年,青年,中年,晚年;在少年与青年时,当多学儒家,懂廉耻知礼仪;在中年时期当学道家,懂无为不强求,知进退晓阴阳;在晚年当学佛家,知因果修善业,谋生佳处。’人生一生,总是要不断学习的,至于学什么,也就非常重要了,学的对这一生就对,学的不对这一生就废了。

听了目师所言,深感有理,儒释道三家,为传统文化三大支柱,各有特点,适合我们不同的阶段,以及不同的人生境地。

我常常听目师说,人这一生不仅仅需要物质财富,还需要精神财富,特别是在最近几十年,精神财富大于物质财富,因为只有精神充实,才能从内而外的散发快乐,如果仅仅是追求物质,人与走肉无别,人生也将毫无意义。

想到这里,我又不得不感慨古人的智慧,留下这么多伟大著作与学说,惠及了无数的子孙后代,可谓功德无量,理当为神,受后世敬仰参拜。

图片

走了一会儿后,目师说坐下休息休息,顺便从包里拿出水来,解解渴。

此时,目师让我看看正前方的山如何?

我见此山延绵不绝,起伏有度,星体变化多端,可谓气势生龙活虎,于是说:“此山非常好,应当结穴。”

目师说:“不能结穴。”

我问为何?

目师说:“虽山脉起伏有度,看似生龙活虎,但却支脚后仰,毫无停下来的意思,所以这条龙,结穴的地方还很远,不在这里了。”

听完目师所讲,我再仔细看看,的确如此。

说完我们就起身,朝山里走去,这时看到一古坟,从碑文可以了解到是清代的墓,碑石非常厚重,大约有30公分,石高2米,可算大碑,不由感叹古人的力气,能把这么大的石头从山下运上来,可想非常不容易。

也足以说明,这墓的后代,发展的不错,才有这么多钱,修这么大的碑。

目师让我看看这个墓如何?

我看了看,来脉有力,左右龙虎内绕,有唇有气,只是不见案山,前方空旷。故说:“此坟不是很好,因为虽有来脉,却不见远朝。”

目师说:“如果是天穴,后脉有力,可不见远朝。你去过毛主席的家乡,看看他家祖坟,也是不见案朝的。”

又说:“这样的穴,人丁可以保住,且后代能出贵,但财就一般。因为堂气太散了,不过来脉很好,父母山为金形,也是非常饱满。”

我说:“只要这个位置不错,怎么葬都可以催吉吗?”

目师说:“这可不是,好地还要葬对才算好。”

我忙问:“怎样才算葬对呢?”

目师说:“把握好这三点,其一为朝向要对,其二深浅适宜,其三葬时合天。”

听目师这样说,深感做一个地很不容易,要完全符合,可谓难上加难,故古人才说,人当行善积德,唯厚福方可获吉地,此言真乃不虚。

又问目师:“第一与第三点我已知晓,第二深浅该如何定呢?”

目师说:“这个就复杂了,行业也是众说纷云,但大多数的说辞都值得推敲,更有甚以朝向定深浅,这都是无稽之谈,毫无根据。”

目师说完,点了一支烟,又继续说道:“要定深浅,必查脉气,气急为阴,阴脉气深,当深葬之,反之气缓为阳,阳脉气浮,当浅葬之。除此,还当查案,案高穴浅,案地穴深;除此,还可查水,水近穴浅,水远穴深等等。”

目师说了很久,我也听得一知半解,不过听目师一说,大体似乎明白了一些。

又问:“既知深浅,该如何定深浅呢?是有标准尺寸要求吗?”

目师说:“但凡说一定要几尺几寸,皆戏说也,山体大小各有不同,地之深浅其有绝对,这些都毫无意义。根据我师父所传,当以土变色为根据,往下为深,往上为浅,此乃秘法,你要用心体会,但也不可以视为绝对,应当灵活运用,否则知诀无用。”

又问目师:“平原地区该深葬还是浅葬呢?”

目师说:“平原气缓,为阳盛阴衰,当求一突,方合交媾,气阳则浮,不可太深,否则气脉不止,福力缩小。”

又说:“当然,还是要看情况,不可一概而论,这里面学问很大,不仅要多学多问,还要多看多实践,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奥妙。”

听完目师所讲,顿感自己又提升了不少,真可谓博大精深,这些东西都太宝贵了,虽读书不下百,却从不见此说,真可谓真传一句话,家传万卷书啊。

目师说完,就继续朝前走去,顺便在路边折了一根木棍,作寻龙杖,杵着朝前而去,我在后也紧随而去。

此节完。

李双林纪

壬寅年冬月十四

发表评论
提交评论